廖逊评论:节俭-创业与造血功能
一位不知名的热情网友跟帖,要求我分析一下小平同志放弃“两岛竞赛”的原因,并问如果当时我们坚持下去,背靠大陆的海南能不能赶上孤岛成龙的台湾?
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,不过我历来以即成事实为论据,没有确凿证据不妄猜动机。但是从效果上看,开放上海浦东一举提升了全国开放大局,确实非“两岛竞赛”的意义可比。而且,浦东的人均GDP早在两年前就超过了台湾,也说明如继续“两岛竞赛”,海南未必赶不上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台湾绝非“孤岛成龙”。
台湾的成功首先来自运气,抗美援朝战争突然爆发,远东格局战略迅速改变,美国舰队的紧急封锁台湾海峡,才使蒋介石政权死里逃生。后来实现现代化,也同样离不了美国的多方支持。据“台湾经济奇迹的缔造者”、“台湾现代化之父”李国鼎先生讲,美国支持是全面的,其中最宝贵的支持,一是资本、二是市场。
当时160万国民党军政人员大举涌入,台湾人口从600万急剧增长到800万,通货膨胀如野马脱缰,幸亏美国多种商品及时救援,台湾经济才避免了崩溃。与此同时,美国从1950-1965年,对台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援助,支撑了台湾产业的不断升级。先是帮助台湾恢复农业,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,实现了进口替代。后来又帮助台湾发展重化工业,转向出口导向。一直到台湾实现了经济起飞,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,美国才停止了财政援助。
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工业,市场在哪里?又是美国。严格地说,日本和“东亚四小”无一不是依靠美国市场,才实现的经济腾飞。美国何以如此慷慨?是出于冷战时期的战略需要。多扶植一个亲西方的政权,就可以多增加一份对付东方阵营的力量,减少美国的国防负担,其中特别是减少美国的兵员伤亡。主动让出市场,当然还可以促进本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。
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十来年,利用“中美苏”大三角,搞联美抗苏。从经济意义上讲,也是为了搭乘这个顺风车。可没想到苏联那么不争气,很快就解体了。冷战一结束,顺风车也就没了。
对比琼台两岛,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:海南的耕地多、自然资源丰富,台湾的耕地少、自然资源少。海南的人口少,台湾的人口多,至今仍接近海南的3倍。但台湾同胞总能通过积累资本、进口资源、发展高端制造,变劣势为优势。例如,海南的农业主要依靠大陆市场和大陆耕地,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;台湾农业没有这么优越的条件,就依靠做大下游产业,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,不断革新技术,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,获得的利益比海南更大。
在资本不断积累的基础上,台湾的现代化进程按部就班,主导产业由低到高,逐步升级:先是大力发展农业,再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入手,逐步实现工业化,等到重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发展起来,实现了工业化之后,再转向现代服务业,完全符合发展经济学的克拉克定律:一产主导完了二产主导,二产主导完了三产主导。假如他们当初不是这样做,而是跃过工业化直接奔后工业化,或者像咱们海南这样,工业化还没完成,就搞个“国际旅游岛”,那就肯定进不了“东亚四小”之列,更不要说成为“东亚四小”之首了。
改革开放之初,我们曾经痛惜丧失了宝贵的30年,担心一步赶不上,步步赶不上。如今我们苦干了30年,发现事情没有那么悲观。上海浦东已经超过台湾,深圳也相差不远了,按照目前速度珠海和厦门也大有希望。2009年中国人均GDP3700美元,相当台湾1986年的水平,海南的2750美元,也达到了台湾1983年的水平。我承认,GDP是个有明显缺点的度量标准,但目前它还无法代替,所谓“绿色GDP”,还只是少数学人的建议,计算起来很不方便,没有被正式采用。
检讨起来,我们和当年的台湾之间,最大的差距就在于节俭-创业精神。日本和包括台湾在内的“东亚四小”,经济发展走的都是工业化道路,老老实实地积累资本,普及教育,推广新技术,创造物质财富。其中,又以积累资本最重要。李国鼎先生甚至敢说:自然资源贫乏是好事,美国停止援助也是好事,能够激发自力更生和节俭-创业精神。他强烈主张节制欲望、推迟消费,先生产、后生活。
李国鼎在1959年的一次重要演说中,讲过一个街头鞋匠的故事。说他工具简陋,生产力低下,吃不饱也饿不死。有一天他终于想改变命运,就紧缩家庭开支,从牙缝里抠钱搞积累,第二年买了个缝鞋机,增加了收入。但他再度推迟消费,第三年又添加了机器设备。如此一年一年坚持下去,终于可以开个铺子甚至一个工厂。如今他的收入已经提高了数倍,家庭生活大大改善,但仍然不忘储蓄,不忘扩大再生产。李国鼎说:无数个来自草根阶层台湾企业家,就是这样打拼出来的。正是节俭-创业精神,使台湾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。正因为台湾资本足够强大了,1965年美国停止财援,发展才没受丝毫影响。美国停止“输血”的时机恰到好处,正是台湾具备“造血功能”的时候。
经济学的道理千古不变,但并非人人都喜欢。不要说咱们大陆,就连蒋介石也不喜欢。他初到台湾时,墨守孙中山“节制资本”的教条,压抑私营企业的发展。以出口企业为例,1952年台湾的“国营”企业出口比重高达77.7%。李国鼎等人就年复一年地做蒋介石的思想工作,临近50年代末才奏效。而到了1972年,“国有”企业的出口比重已经下降到6.7%,其余93.3%的出口,全部由私人企业完成。
没有私人企业的节俭-创业,再完善的市场机制,再优越的国际市场,也不可能产生经济奇迹。节俭-创业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。
资本积累不足是海南的老问题,如今人均GDP已经达到人家1983年的水平了,资本积累还没有达到人家1965年的水平。假如今天中央停止财政补贴,海南的发展就难以为继。经济特区“5+1”里,这种情况只有我们一家。而另一个“特困生”汕头就不同,无论是政府财政、私人积累,还是民间融资,都比海南强得多。
我们常说贫困落后地区要培育“造血功能”,就是指的资本积累功能。为此,不仅要提倡节俭-创业,而且要端正政府行为,保护草根产权。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种历史阶段的跨越,跨越能否成功,取决于我们能否补上“造血功能”,谁也不可能边“输血”边跨越。
中学生在特殊情况下,可以直升大学,但必须补习好中学的功课,才能读好大学。
来源:人民网海南窗口